原创 | 中国啥时才能打开国门?
5049字5图,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欢迎朋友圈与微信群转发,平台转载请查看主页“联系我们”。
转眼疫情已经是第三个年头,虽然中国交出全世界最优秀的防疫答卷,但是很多普通民众已经疲惫不堪。
朋友圈有一句话流传甚远——防疫已三年,青春有几年?所以,后台我收到最多留言的问题就是:猫哥,中国啥时才能打开国门?
这个问题潜台词其实是,疫情好久才能过去?
1 动态清零
从去年开始,“与病毒共存”的呼声在国内就此起彼伏从未断绝。很多人以为这是立场问题?其实普通人希望“与病毒共存”更多还是经济问题——服务业是承担我国就业最大的行业,疫情冲击最大的偏偏就是服务业。绵延3年的疫情已经让很多家庭经济出现问题。
很多人可能有一个误解,认为只要改变我国动态清零的政策,改为与病毒共存,那么民生经济就能迅速恢复。
真是这样的吗?有一位中国网友形象描述了欧洲国家与病毒共存后的状态,以下是微博用户吃果果的小女孩描述:
人在法国,在打了两针科兴一针辉瑞的情况下还是不幸感染了。什么叫共存,共存就是所有人都会被感染,或早或晚,而且是一波波的感染,我有同事已经在两年里感染三次的。
国内有人抱怨说没完没了的隔离和核酸检测,实际上共存后也是没完没了的核酸检测加上没完没了的被感染。
感染后的症状绝大多数人是发烧3到5天,然后一家人陆续发烧3到5天。公司里永远不会满员,因为每天去公司就听说对面谁谁谁阳性了,你密接赶紧去测一下吧,永远是非正常状态。
根本不存在国内想象的那种共存,就是仿佛共存了生活就跟以前一样。
不一样了,完全不会一样了,每天都担心自己会感染,自己感染后又担心传染给家人。每次感染都有极小概率重症,这种感觉就好比那个经典问题,你永远被一只蜗牛追杀,碰到你你就死,你愿意吗?共存就是这种所有人被蜗牛追杀的感觉。
所以,即使是与病毒共存,或者躺平,同样会对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害。比如美国为啥通胀指数节节攀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运输业从业人员感染,导致运输服务业缺员严重,然后才产生了供应链的危机。
所以,中国动态清零的策略反而是经济代价最小的办法。
2 气泡管理模式
实际上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打开国门的方案,也就是如何更为精准的防疫的方案——2月的冬奥会就是一个成功的试点。
冬奥会入境人员很多都来自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那么怎么样才能兼顾防疫与成功举办冬奥会呢?
首先,我们推出气泡式管理模式。
何为气泡式管理模式?
就是在北京设置入境人员的专用“气泡”区域,这个气泡区域涵盖抵京、交通、住宿、餐饮、竞赛、开闭幕式等所有涉冬奥会区域。
也就是说,所有涉冬奥会区域都进行封闭式管理,配置专门交通工具,只要气泡不破,即使气泡内出现疫情也不会扩散到北京其它区域。
那么,怎么保证气泡内不爆发疫情?
进入气泡有门槛,包括完成疫苗接种,入境前96小时两次核酸检测显示阴性,进入气泡之后每日都要进行核酸检测。
即使核酸检测出阳性也不会全部隔离,毕竟冬奥会很多运动员来自疫情严重地区,如果所有阳性运动员都隔离不参加比赛,那么很多比赛就没法进行,这种情况下,我们对阳性用核酸CT值进行区别管理。
如果核酸CT值小于30,就终止参加比赛;
如果核酸CT值大于30,病情处于恢复期,没有传染性,可以继续参加比赛。
以上一套精准防疫的办法实施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境外运动员输入型疫情既没有突破气泡传染到社会上,也没有在奥运村内发生传播性扩散。
冬奥会之后,我们正准备将这套行之有效的模式进行推广,至少在国内城市用气泡模式重启旅游业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效果好甚至在部分城市试点有条件打开国门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一个意外的变数让高层决策变得谨慎——这就是香港疫情突然炸了。
3 香港疫情
香港疫情在很短的时间呈现爆炸式增长,从每日确诊上千到几万也就是短短几天时间,这种爆发式的疫情任谁看了也头皮发麻,毕竟如果大陆城市出现类似香港的疫情是谁也无法承担的重大责任事故。
但是后期梳理香港疫情爆发的原因,我们也发现,香港的情况与大陆还是有巨大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流调能力有差距。
香港流调主要靠确诊者自己回忆行动轨迹,这种个人回忆是不大靠谱的,我们大陆流调有公安部门、电信部门参与就准确得多;
2、核酸检测能力薄弱。
香港每日顶多只能检测十几万人次,五天都拿不出结果,而大陆经过两年锻炼,普通城市全面动员起来能达到每日几百万份检测能力,而且12小时之内就能出结果。这种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就是跑赢病毒传播速度的保障。
3、疫苗接种率较低,对安全的国产疫苗不信任,而欧美的mRNA疫苗副作用又很大。
疫苗接种率低,重症、死亡率就比较高,香港目前死亡病例都出现在疫苗接种很低的小孩与老人群体。根据香港死亡率分析,疫苗接种较高的10—49岁群体就没有死亡病例,未接种疫苗或者只接种1针疫苗的死亡率是2.03%,而接种2针疫苗的死亡率是0.09%,差别达到23倍。
通过对香港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在接种2针疫苗的群体中,病死率基本接近于流感。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陆就有了优化防疫手段,最大程度保障民生与经济的底气。
3月19日高层定调:在动态清零基本策略不变的情况下,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的防疫成果。
那么具体又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一些发达地区城市探索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等三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行之有效,对民生影响也很小,迅速在各大城市得到推广。
4 三级管理模式
下面我以重庆为模板,给大家详细讲一讲这个三级管理模式。
3月18日,重庆渝北区发现1例确诊患者,市疾控中心迅速出动,于3月19日划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如下:
封控区(3个):书亦烧仙草爱融荟城店、太阳园小区5号楼、文文姐妹面庄及扬子江便利店。
这三个封控区分别是确诊患者工作地点、居家地点,以及多次就餐地点(这个患者酷爱吃面,最多时候一天要去文文姐妹面庄吃几顿面),封控区精确到店铺、楼栋,基本也是做到极限了。
那么,封控区怎么管理呢?
除了患者送到专门医院,密接人员送到隔离酒店,其余人员赋予黄码,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安排24小时巡逻值守,防止人员外出流动,做到足不出户、车不出区,所需生活物资送货上门。
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经社区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实行闭环管理。
封控区全体人员“只进不出、严禁聚集”,封控的第1、4、7天分别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
封控区什么时候解封?
1.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2.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
3.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然后是管控区。
管控区(5个):爱融荟城商场好又来招牌酸辣粉、爱融荟城商场秦云老太婆摊摊面、爱融荟城商场栖站便利店、爱融荟城商场阿甘锅盔店、爱融荟城商场大米先生店。
管控区主要是确诊患者行动轨迹到达地点。管控区精确到店铺,也基本属于极限了。
管控区怎么管理呢?
除了直接密接人群送到隔离酒店隔离,其余到过管控区的人员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等防控措施。
管控区原则上居家(参加统一核酸筛查除外),每户每2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划区域、分时段、限人员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
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的人员,由社区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所有出入人员落实查证、验码、测温、登记及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居家时也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做好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
管控区只要出现一例确诊阳性患者,立刻就升级为封控区。
管控区怎么解封呢?
1.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2.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
3.解控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最后就是防范区。
防范区(1个):太阳园小区(重庆市渝北区银桦路39号)。
这个防范区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电信数据,出现时空伴随者比较多,有潜在的风险。但是重庆划分防范区只有一个小区,也是在防疫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民生的影响。
防范区怎么管理呢?
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严格限制人员聚集,从严落实进入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测温、扫码、戴口罩等措施,划定购物区域,限制购物时间,实行错峰出门。
防范区内,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限制客流,餐饮场所禁止堂食,其他娱乐密闭场所暂停营业。
防范区的解除要等到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
以上就是分区划分,差别化圈层管理模式。说实话,如果上海防疫模式做出彩还未必能够在全国复制,因为上海财力雄厚是没有几个城市能相比。
但是重庆不一样,重庆属于西部内陆城市,城市财力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只是中等水平,所以,重庆模式是有广泛复制价值的。
所以,只要我们城市管理者基础工作做得扎实(流调一定要精准),完全可以像重庆一样将分区划分范围缩小到极致,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对民生的影响。
过去我们一个商场发生一例确诊患者,这个商场肯定全部关闭,商场附近区域的人群全部都要拉来做核酸。
现在重庆爱融荟城商场出现确诊患者也就是封闭商场区区七八个商铺而已,至于商场其它店铺还可以正常营业。
如果中国每一个城市都能做到重庆这个水平,那么我们动态清零策略付出的经济代价就可以非常小,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全球疫情形势,进可攻退可守。
5 打开国门
最后一个问题:中国啥时可以打开国门呢?
短期来看还是有点难度。
其实我们2021年就准备打开国门,当时的思路是只要普及疫苗接种,就能形成免疫屏障,即使打开国门后有零星输入性疫情,以我国防疫水平也不大怕。
但是新冠病毒变种层出不穷,特别是奥密克戎变种,具有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之前我们打的疫苗根本防不住(当然对防止重症、降低死亡率还是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疫苗不能构成基础的防御,那么肯定会出现大面积感染,对我国医疗系统产生挤兑效应,后果就是一场灾难。
怎么办?
针对变种的病毒开发出相应的疫苗?
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办法,就算是疫苗开发速度能跟上病毒变种速度(实际难度很大),但如果病毒一轮轮变异,我们就要一轮轮接种新的疫苗,14亿的人口基数,不断接种新的疫苗,不仅医疗系统根本承受不了,而且财政也会破产。
所以,中国只能一边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断优化防疫手段,将防疫经济代价降下来;另一面静观其变,只要国外病毒变种毒性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欧美与病毒共存其实就是最好的观察对象),我们就可以调整防疫政策,逐渐尝试有条件打开国门。
最近,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第9版新冠肺炎治疗方案。这个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调整出院时新冠核酸检测标准等。
这两项改变,不仅能够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也减少了管控时间和管控资源,进一步缓解城市防控压力。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
因此《第九版》提出,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其中,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
这个方案的公布就为我国未来国门打开出现输入性疫情时创造了条件。
我们以吉林省疫情为例。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15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截至3月15日上午,吉林省在院病例8201例,其中吉林市危重型2例、重型2例,长春市重型2例,普通型占比大概是4%左右。也就是说,95%以上的患者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
也就是说,未来即使某个省份出现吉林同样的疫情,按照《第九版》方案,真正有住院治疗需求的只有不到感染人数的5%,这就极大减轻了我们医疗系统的负担。
某种意义上,当下出现的全国疫情反弹也可以看做是一场未来打开国门之后出现输入性疫情的预演试点。
一方面试点检阅我们各个城市防疫管理水平,能不能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
另一方面也是按照《第九版》方案在全国进行试点,尽量减少疫情对医疗资源的占用。
等到这两方面试点都成功了,打开国门的条件就成熟了。
愿中国早日打开国门。
相关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直接阅读):
PS:下图是猫哥最近在知识星球分享的对国内外政经局势的深度观点,感兴趣的朋友长按图片或者扫描二维码均可加入,欢迎大家来星球一起交流: